这个故事说的是在美国,曾经有个人发明了一种更简单的分析核磁共振数据的方法,核磁共振是什么咱们不用管,总之这个发明使得医疗成本大大降低。很快,全国各地的核磁共振数据一股脑全来了,用这个所谓神奇的设备分析,结果都很不错,人们将这位发明家视为英雄。直到有一天,一位记者调查了这位发明家——你发现了吗,人怕出名猪怕壮,什么事,别让狗仔盯上——记者爆料说,这个所谓的发明只不过是一台价值
600元的电脑,实际上这位发明家玩儿了个猫腻,把这些核磁共振数据转发到印度,让那里收费很低的医生进行分析,然后再将这些分析结果告诉客户。整个美国都震怒了,这个人根本不是发明家,就是一个大忽悠啊。
其实,单说分析工作本身,印度医生并不一定比美国医生更精准,或者更有效率,也就是说,印度医生并没有绝对优势,但是印度医生在这个工作上具有“比较优势”。什么是比较优势呢?
这里又要讲一下比较优势与相对优势的知识了。
老路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做过数据分析的工作,也因此,一份常规的数据报告,刚工作不久的分析专员需要两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而老路可能只要一个小时。显然,在做数据报告这件事上,比起数据分析专员,
老路拥有绝对优势。
那么,这么看来,是不是所有的数据报告都应该由老路来做呢?
这里需要思考一下。
假设同样的一个小时,老路用来做一份市场投放计划,完成之后能让公司在未来一年内节省市场费用800
万元,老路要是放下这个计划不做,而去做常规的数据报告,老路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呢?是的,
根据机会成本的分析,老路的机会成本至少是
800万元。而新来的数据分析专员呢,如果他不做这个报告,就只有去做更初级的数据整理,怎么算机会成本也不会比800
万元更高。
所以,虽然在做常规数据报告这件事上,老路有着绝对优势,但新来的数据分析专员,却有着非常明显的
“比较优势”,也就是,新来的数据分析专员有用比我老路更低的机会成本产出这份数据报告的能力。
这里需要不厌其烦的再强调一下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因为有时候确实,很容易搞混。传统的分工,是我耕田来你织布,这是说,耕田我效率高,所以我来,织布你效率高,所以你来。但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即便织布我比你效率更高,但是如果你的机会成本更低,也应该由你来做。
因而一句话总结比较优势就是:“我做的比你好,也得你来做,事情应该交给机会成本最低的人。
”
运用比较优势,企业管理者可以考虑以下三点:第一、在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事情上,主动出让;第二、在具备比较优势的事情上,果断进入;第三、不断降低自己在琐事上的比较优势。
在企业用人以及人才培养上边,希望比较优势能够对你的企业管理以及人才任用有一定的帮助。